開授課程

DSC團隊受邀開授醫療科技評估方法學(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課程(二) 鄭燕淑研究員/撰


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Data Science CenterDSC)團隊受生技產業深耕學院邀請,開設【2024 HTA攜手Market Access工作坊】-醫療科技評估方法學主題課程,3/16為第二場之進階課程-【藥品與HTA】,此單元再就HTA制度之方法學做更深入的介紹,並結合準備相關證據佐證自身產品的效果做更深入的說明。


第二場共有6個子單元,在「藥品療效之價值項目」這堂課中,楊雯雯研究員提出執行HTA過程所需考量的療效觀點,及如何執行系統性文獻回顧的方法與步驟。在3/9的第一場單元中,她分享,要提出支持自己產品的臨床療效證據,需先認識相對療效的觀點,包括如何選擇「比較品」,如何比?怎樣比?如何選定PICOS (產品適用族群、產品介入可改善什麼、比較品選取、適當的療效測量指標,及科學臨床試驗的設計方法)?及如何執行系統性文獻回顧等。3/16則就3/9提到的面向做更深入的分析,她以現今大家朗朗上口的實證醫學(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 )切入,作為證據考量的科學基礎原則,分享準備療效相關證據的重要性,進一步針對系統性文獻的執行步驟做更清楚的說明,對於從事醫療科技評估之文件準備有很大的助益。現階段,在準備製作藥品納入健保給付的申請文件中,較少有以療效研究員的觀點開設的相關課程,而如何準備療效證據及執行系統性文獻的課程更是少見,尤以此種特定的「納入健保給付之醫療科技評估」觀點做考量的;楊研究員以多年從事醫療科技評估的經驗,分享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其準備的資料更是詳盡,對於實際在從事醫藥品納入健保給付相關工作的產業界人員,有很大的幫助。


今日單元中,也邀請來自產業界的江佩純經理分享如何準備財務影響評估文件,身為藥業market access的一員,在準備財務影響評估報告時,應以何種考量點出發?如何尋找相關統計數字(政府部門釋出的統計年報)之心法等。倘若在沒有相關的統計資訊可參考時,基於臺灣本土情境的適用性,也可諮詢相關臨床專家的建議,此堂課程對於實際在執行財務影響過程中有許多寶貴的建議。另,她也以現行共同擬訂會議中曾討論過的案件做經濟評估觀點及細節的分析,分享過去幾年來,產業界與政府部門洽談財務定價的經驗。


DSC
執行長蒲若芳老師,今日再就坊間有關「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ICER」等經濟評估論點,提出許多學理上的正確觀念。在經濟評估的世界裡本身就存有許多不確定性,具有正常邏輯的經濟評估研究人員,要理解每一個數字所傳達的意義;管理者不可以一昧追求任何一種疾病都得訂出一個數值,輸入成本效益模型的各個數值本身便已是基於許多假設,模型推估出來的數值本身就具有不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如果一昧認為就每種疾病所得出的數值進行管控,就是基於價值的醫療照護,這樣就失去ICER所傳遞的意義,也忽略了其他價值項目。在BIA的世界裡,也不可能永遠都算的到所謂「正確」的五年數值,如同google map提供的交通時程,這些數字都是提供決策參考用的,提供我們交通工具及路線的選擇參考,提供給管理者做政策或策略選擇之參考,而非變成管理者的「agenda-setting」,倘沒有滿足管理者內心的那個數值,就不具成本效益,就不值得花錢投資治療一般。就當前體制觀察而得的決策過程,時常看到決策者在公開的會議紀錄裡提到「某某藥品因不具成本效益,故暫不納入健保給付」字眼,她特別以此為例提醒,有無具成本效益,應該是在決策過程中,確實的因為看了何種證據,且經評估後而作出的決定,並非僅是「廣泛性」的使用不具成本效益字眼,就否定了未被考慮過的其他良好證據指標(如可能療效等級非常好的產品),更何況是在沒有真正執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情況下。


在病人證據單元中,蒲老師也以A4Raccountability for reasonableness)之合理課責,說明流程設計與會議實質討論證據與價值於實踐程序正義的重要性。她以國際類似的機構為例,他們在設計病人參與制度時,皆會按照訂定出來的制度程序進行討論及邀請病人表示意見;以此反思,我國在執行病人證據的過程中,尚有許多部分並沒有滿足制度設計的程序,對於現行可能有制度,但沒步驟與規則,著實讓利害關係人充滿疑惑,建議應該進行調整。如,在考量病人證據的過程中,要注意是否有理解病人的需求,其制度每一環節的設計需要或不需要病人參與。這些都是國際HTA組織會思考的部分。國際HTA組織也會培訓病人專家參與委員會的討論,反思國內,對於HTA執行過程中需參考何種病人證據,確沒有一定的規則可供參考,此為臺灣在制度設計過程中尚須努力的部分。


蒲老師因過去有參與國際HTA組織的經驗,對於各國HTA的現況亦有多年的深耕,其本身也是一位專業的經濟評估學者;在這些課程當中,會以國際、學術及當前臺灣決策現況觀點做多角度的分析,每一子題單元皆有滿滿的例子可進行探討。


今日的單元,也針對臺灣當前的共同擬訂會議提出案例分享,鄭燕淑研究員以審議式民主的觀點說明,臺灣的政策管理者倘認定共同擬訂會議為「審議式民主屬性」之會議,應在各種應具有審議精神的理念下,去完備「共同擬訂」目前所缺乏的部分,如,平等、和平理性探討,參與者雖具有不同的價值理念,也應在審議過程中尊重不同的立場、成員們應在過程中調整彼此的行動,達到審議的平等與自由等等。此外,審議行政程序的合法性及專業性更是審議的重點,成員倘不具各種程序過程中應具有的專業,則審議的品質就有所堪憂,對於在行政層面上的運作及公開資訊的處理,應建立更有系統及有益使用者閱讀查詢的平台。


綜上所述,DSC團隊成員不斷學習國際HTA組織的價值,試圖以學術層面的觀念提供更多有關醫療科技評估制度的方法學。團隊成員也以「傳達正確的學術理論,體現有智的科學」為目標,希望可以傳遞正確的HTA概念,給更多邁入市場准入人員參考。臺灣當前普遍出現CP值至上的決策評判模式,會不會相對的也體現出,缺乏看到其他更美好的可能?此值得大家一起反思。


有關本文中所指的HTA一詞,係指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的方法學、概念或制度,而非特定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