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最新消息

  • NEWS.jpg

    【活動】2025.04/15「2025數位醫療產品臨床證據生成與HTA應用工作坊」及04/16 「從證據到決策:藥品核價與給付不確定性的挑戰與對策」研討會歡迎報名

    天主教輔仁大學百年校慶活動(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FJCU 100th anniversary)及醫學院數據科學中心(Data Science Center,DSC),將與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Health Outcomes and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Education Alliance,HOTTEA)共同舉辦兩場研討會,活動主題為4月15日「2025數位醫療產品臨床證據生成與HTA應用工作坊」及4月16日「從證據到決策:藥品核價與給付不確定性的挑戰與對策」,詳細活動資訊及報名方式,請參考HOTTEA官方網站(https://hottea-asia.org/),誠摯邀請大家踴躍參與!!


     
    more
  • 2844955_0.jpg

    《DSC工作坊:健保資料庫與SAS學習,提升數據分析與學術應用能力》 鄭燕淑/ 撰

    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Data Science Center, DSC)於2025年1月8日至9日舉辦為期兩天的「SAS基礎與健保資料庫實作工作坊」,本工作坊由陳詠宸老師帶領,課程旨在幫助研究者掌握健保資料庫的基本分析方法與實作技術,藉以提升研究者在資料科學領域的應用能力,並促進跨領域合作與研究創新的機會。工作坊共吸引34人次參與,主要為輔仁大學醫學院各系所之學生及教師,其中以護理系及醫療暨健康產業大數據碩士學位學程的教師為主。

    隨著醫療與健康照護領域愈加強調以實證為基礎,數據分析能力已成為研究與實務應用的核心技能。台灣的健保資料庫,作為研究者可靠且豐富的次級數據來源,它同時涵蓋多樣化的醫療資訊,為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透過學習SAS技能,不僅能夠讓研究者掌握數據整理與分析技術,還能進一步洞察臨床趨勢、疾病風險預測與健康政策成效評估,並將這些洞見應用於學術研究與政策實務上。

    本次課程設計採循序漸進方式,首日課程內容聚焦在健保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功能應用,以及熟悉SAS的基本語法與常用指令,幫助參與學員建立紮實的基礎操作能力。第二天課程則聚焦於健保資料庫的實作應用,指導學員如何從龐大的數據中擷取並分析關鍵資訊,將學習成果應用於實務情境。儘管課程時間緊湊,進階內容對於缺乏程式經驗的學員而言挑戰較大,但透過實作演練、案例解析和同儕交流的機會,大多數學員仍能可以掌握SAS的核心概念與應用方法,為後續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在學術發展層面的意義上,熟悉SAS技能不僅能提升研究效率與產出,更有助於提高發表高影響力論文的機會。未來若有機會再次開設進階課程,如:「深入探討健保資料庫的應用或SAS的進階統計分析」,將能更進一步幫助學員熟練運用數據,建立更多具創新性與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這些進階技能還能促進醫療與健康照護領域數據驅動決策的實現,有助相關領域的學術發展與實務應用。

    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致力於推動數據科學在各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以其跨領域的專業能力為學術界和實務界搭建溝通的橋樑。本次「SAS基礎與健保資料庫實作工作坊」便是該中心重要的成果之一。透過陳詠宸老師的精心規劃與指導,參與者不僅學習了健保資料庫的基礎分析技術,也探索了數據在醫療研究中的無限潛能。本工作坊不僅彰顯了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在醫學數據應用上的研究價值,更進一步促進了學術合作與創新,展現了數據科學的廣泛應用可能。
    more
  • 1131203.JPG

    「病人參與之路的躍升: 臺灣EmpowerPatient360病人專家培訓平台啟動」 鄭燕淑 研究員/ 撰

    前言(錄影課程規劃時的某一天)

    2024年的夏天,智慧病人領袖學院的齊秀惠秘書長及其工作同仁,與「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的蒲若芳理事長(同時也為智慧病人領袖學院院長及輔仁大學數據科學中心之執行長)及團隊成員,討論如何以「歐洲病人治療創新學院(EUPATI)之病友參與」的線上訓練課程為典範,規劃並製作一個屬於臺灣病友參與健康政策或醫療科技評估的線上課程平台。

    智慧病人領袖學院的討論室,同時也是病友們三不五時聚集練習跳日本舞的場地。當討論完訓練課程的計畫後,陸續出現幾位已經換好日本服裝的女士們走進到教室。看到他們出現在眼前。我發現,原來這個炎熱的夏天,被汗水浸潤後的溼衣裳還有炎熱所帶來的黏膩感,居然在那一刻就像喝到一杯檸檬汽泡水一樣被釋放了。檸檬片在氣泡裡舞動,微酸的口感在舌尖跳躍,氣泡的微弱聲響同時夾雜著風鈴被風吹起的聲響,在那一刻,為自己那顆燥熱浮動的心帶來一股寧靜的愉悅感。一直以為生病的時候只有一種顏色跟一種聲音,但那天,被那些換上日本舞服裝的仕女們感動。原來,生病,不是只有一種可能,在病氣還有沉重的經濟壓力負擔之下,仕女們跳躍的舞動,展現對生命的熱情及韌性。原來,生病的時候,也可以活的很漂亮。可能是換裝後的仕女們的服飾重燃了我對所謂生病之人的想像。那些繽紛美麗的符號,在那個炎熱的夏日裡,變成我腦海裡的影子。生命的狀態一直都不是像被釘在遊樂場裡的旋轉木馬一樣,哪裡也去不了。而是,在流動的人生狀態裡,只要你願意往前一步,就有無限可能。我們是走在公共政策路上的領航員,我們早一步往前,生病的人就可以獲得更好的照顧,為那些仍然用餘力享受生命的人開起另一個篇章,讓舞動的熱情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

    EmpowerPatient360平台啟動-病友賦能與賦權,成為合作夥伴

    臺灣的醫療科技評估病友參與之路,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二代健保開始實施以後,《全民健康保險法》雖然保障病人有參與健康政策的權利,但要落實到實際的政策中,仍然需要一些契機。有時候,契機要集結眾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走到真實的政策世界裡去。臺灣病友團體參與「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簡稱共擬會)就是一例。「社團法人臺灣全癌症病友連線-智慧病人領袖學院」(全癌連)於27日舉辦一場「病友賦能與賦權,成為合作夥伴」活動。該活動是為了宣示”EmpowerPatient360”平台之啟動。除了啟動儀式之外,也邀請來自EUPATI的國際網絡倡議專家-Sarah Bernier、國內醫療科技評估專家及參與共擬會之代表分享實際參與共擬會之經驗。
    智慧病人領袖學院成立以來即以提供一個以病人為主體的公開交流平台為宗旨,目的是希望提供病友參與健康政策之相關課程,同時致力於培育「病人專家」。希望透過辦理病人專家講座及線上學習平台課程提供更多的健康資訊以供病友參與健康政策,提升參與健康政策之專業能力。
    設立”EmpowerPatient360”平台的精神是參考歐洲病人治療創新學院(European Patients’ Academy on Therapeutic Innovation, EUPATI)所創立的線上課程。EUPATI成立之目的是培育病人專家,提升病友或病友代表參與醫療議題之相關政策的能力,以改善病友和其他利害相關人獲取醫療資訊並減低病人代表參與醫療衛生健康政策的專業落差。EUPATI的成員主要為歐盟國家,組成多元,具有公、私協力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包括病人、病人代表、醫療專業人員、學術研究者、政府機構和藥品製造商等利害關係人。EUPATI在2012年間先是以IMI的創新計畫專案(IMI-EUPATI project)開始執行,該計畫持續至2017年,再由歐洲病友論壇(European Patients’ Forum, EPF)執行,至2020年8月EUPATI才正式成為一獨立的非營利基金會組織。
    活動開場先由蒲若芳老師致詞,她提到,病人參與的活動,其主體與角色一直都是病人。她自己只不過是在全癌連秘書長的規劃下,盡自己棉薄之力促成而已。只要病友有需求,在能力允許的範圍之下都非常願意協助。規劃病人專家培訓課程也一直都是智慧病友領袖學院的宗旨,身為院長,非常願意以吉祥物般的歡樂心情帶給大家充滿智慧的醫療專業知識。全癌連在各利害關係人的支持之下,可以把EUPATI作為典範,創立一個屬於臺灣自有的病人參與培訓平台,是一件重要的里程碑。臺灣的病友參與之路一路走到現在的狀況,是經過許多人的努力。未來,也將繼續以「賦權」、「賦能」及「合作」為使命,和大家一起往前走。



    與會專家經驗分享

    此場活動,邀請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楊雯雯秘書長(亦為輔仁大人學數據科學中心研究員)分享「HTA在臺灣的演進及發展,以及病人於其中的角色」,楊秘書長分享臺灣HTA制度及病人參與之各階段演進史。多年來,她亦協助病友代表在共擬會舉辦前,就共擬會之議案進行解說,以利病友代表在參與共擬會時可以有足夠的基本參與知識瞭解每個議案的狀況。她提到健保署、被保險人、投保單位、醫療服務提供者、藥物許可證持有商等所有利害關係人要互相合作才能往前,就像運動場玩兩人三腳遊戲一般,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往前邁進,而不是只遵從單方面的要求。我們應該想想HTA是一個單位?是一系列給付相關流程?是一套評估方法?到底HTA是什麼,包含哪些,再想如何在其中納入病人的聲音,因為病人專家可以是顧問、可以是共同研究者、可以是教練、可以是教育訓練師,病人會很多事,但是徒具形式的參與(tokenism),沒讓病人真正融入諮詢和審議工作團體的互動中,就會是一種倫理問題。最後她建議政策主管機關,對於病友參與一事,應其制度化,並保有病友參與健康政策的彈性空間,促進平等對話及參與的機會。
    關於病友代表參與共擬會的經驗,邀請臺灣病友聯盟吳鴻來理事長就特材共擬會及癌症希望基金會嚴必文副執行長就藥品共擬會之實際參與經驗進行分享。吳鴻來理事長在二代健保推行時期就開始參與病友相關議題的工作,本身也是腎臟病友,她以參與特材共擬會為例,認為在參與過程中,會議過度聚焦在「財務」議題的討論,醫界代表著重在醫院之管理成本上做討論。此外,特材類產品往往面臨納入健保之價格太低,導致廠商不願意納入健保,或供貨不足而斷貨的問題。再者,中央健康保險署雖設立「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供各界填寫,然,特材類之產品不易蒐集到病友經驗。雖有平台,但真正呈現到共擬會手冊中之病友意見案有限。而特材類議題及參與之專業知識門檻較藥品類高,特材產品也較複雜,確實有參與之專業不易的問題。她更以2016年參與共擬會為例[1],分享第一次進到健保署以病友團體身份參與共擬會的狀況。當時,署方安排病友團體至其他小會議室,以視訊轉播方式觀看共擬會實際開會狀況,但當日進入會議室後,僅能透過螢幕持續觀看一個黑色的畫面,她形容並不是電腦或畫面當機,而是當時共擬會議現場,因有代表反對病友團體觀看會議向署方提出異議,當時與會代表對於是否開放病友團體觀看開會狀況之意見分歧,該場會議因無法取得共擬代表的共識,導致該次會議流會。她描述,當年在健保署小會議室實際看到的就是一個黑色的畫面。這是她第一次參與共擬會的經驗,也反映出病友參與之路,一路走來的艱辛。
    癌症希望基金會嚴必文副執行長則以參與藥品共擬會之經驗提出許多建議,她認為,病友參與健保政策一路確實艱辛。主管機關雖然陸續在2015年開增設「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但促成病友至平台上填寫經驗,以利主管機關有資料可以反應在共擬會手冊之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致力於病友意見的蒐集教育工作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過程中必須主動以「橋樑」的角色,協助轉譯主管機關所需要的資訊,這些轉譯過程的辛苦都是病友團體努力而來的。病友意見是「病友共擬代表」參與共擬會時很重要的一項「武器」。她以「子彈」一詞形容,病友代表在共擬會上必須要有子彈才有辦法幫病友爭取藥品納入給付。而子彈就是病友提供的建議。各病友團體過去以來一直致力於「系統性方式」蒐集病友證據,為的就是這個目的。她更以參與四年來的經驗提出建議,認為,病友意見的證據可早於共擬會開會時,因現階段主管機關的決策會議尚有「藥品專家諮詢會議」,倘若病友意見可以在此階段就納入給專家參考,較有助於反應病友的意見。但提前到專家會議的階段也代表著在議案時程安排的緊縮問題,此點也是挑戰。此外,病團是否可以也在此時找到提供使用該藥品經驗的病友,也存有某種程度的難度。畢竟現在蒐集到的資料,往往都是病友希望藥品可以納入給付的「期待」,大部分病人還未有實際使用到該新藥的機會。此點反映出病人寫的是「期待」,而「期待」的證據是否等於病友使用經驗?再者,若真的有機會讓病人專家參與專家會議,病人專家是否有足夠的經驗與之醫藥專家對談,這些都是當前在病友參與之路上必須要思考的問題與挑戰。
    EUPATI的國際網絡倡議專家-Sarah Bernier則分享歐盟病人專家培育及病友參與之經驗,她介紹EUPATI的組成,並分享目前EUPATI網站上公開的教育訓練課程(Open Classroom)。目前公開的訓練課程共有7個模組,另一個為課程的導引介紹。EUPATI的病人訓練計畫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參與病人專家培訓課程的人員也遍佈全球。目前病人專家培訓課程已開至第7期,完成培訓的人員也會獲得證書。他們以歐洲為視角出發,提供免費的公開病人參與健康政策的課程,課程適用任何病患觀看,藉由廣泛的分布提出更具代表性的病友參與為視角的證據。很高興臺灣的智慧病人領袖學院可以加入EUPATI病人培訓的一員,對於這樣的合作,感到欣喜,也代表EUPATI所倡議的病人專家可以擴展至亞洲地區。她同時也分享EUPATI製作的病人參與的路線圖,該路線圖是EUPATI欲提供給參與病人課程時查閱的路逕地圖,可透過該地圖的指引,一步步瞭解自己所要查閱的課程資訊。



    主管機關未來之健保政策規劃

    過去一年以來,從石崇良署長上任後,健保署持續針對健保藥物收載等制度提出許多新政策,新政策代表新變革,而成立臺灣HTA專責中心更是當前健保署主要的任務目標之一。代表健保署出席開台啟動會議的是藥審及醫材組黃育文組長,她在會上分享當前健保政策的各項新措施,包含在病人參與之路上,健保署所做的規劃與展望。她提到,健保署認為當前成立「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專責辦公室」(Center for Health Policy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 CHPTA)可以協助健保署緩解公文程序的效率。透過所謂低度的公權力的轉移,讓專責單位可協助主管機關處理更專業的業務。未來,納入健保給付的主要公權力仍在健保署中,專責單位法人化後,從業人員可互相聯繫,業務往來可更密切。她說明成立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的目的有三,在於提升專業量能、人才彈性運用及交流合作的深耕。



    立法委員對病人參與之期許與勉勵

    出席平台開台儀式會議的陳昭姿立法委員表達,蒲若芳老師於會前邀請她參加智慧病人領袖學院「EmpowerPatient360平台啟動-病友賦能與賦權,成為合作夥伴」的開台儀式,她馬上就答應了,因為,蒲老師是當前醫療科技評估領域中她少數肯定,且敬佩的專家。再者,只要有與病人議題的相關活動,她也會義不容辭的出席。她曾經在2015年至2022年擔任過共擬會的主席,非常瞭解共擬會的運作,病人參與之路如何走到現在,她也感同身受。她提到,在擔任主席期間,沒有動用過一次表決權,主動讓病友代表在會上發言,且不限制發言時間,算是一個讓病友代表可在會上全力表達訴求的主席。她瞭解在這體制之內,每個人都是生命共同體,她不太以「利害關係人」稱呼,喜歡以「命運共同體」表達在這個體制中,大家都是一樣平等的想法。也基於這樣的理念,在健保政策這條路上大家都有貢獻。她尊重每一個生命,希望往共融及一起承擔責任的態度去面對。她同時也提到幾個未來在健保政策路上欲執行的方向與想法:




    從石署長上任以後,提出許多健保政策的執行項目,其中有關讓病友代表可以正式身份參與共擬會,由現行的列席代表改變為正式代表。此項是石署長答應的政策承諾,未來將會緊盯這項政策承諾。
    擔任立法委員,是站在監督的角色上盯緊每一個預算的執行及使用狀況,對於預算編列有所要求,是為了監督,而不是阻擋,希望病友也瞭解,是基於當前對於政府如何有效的使用全民的每一毛錢,做好立委監督的角色。
    CHPTA的運作,在於如何「運作」,協助政府在專業上提供政策建議,這才是關鍵的問題,未來也會緊盯國家醫療科技評估中心的規劃與執行方向。主管機關如何與CHPTA合作,誰該做什麼要講清楚,責任在哪裡都要切割清楚?
    希望健保藥物收載程序可更透明化,在決策過程中如何透明化,包含涉及的「議價」過程,在朝制度推動透明化過程,產業界也要一起承擔。大家是為了推動透明化而努力的。
    未來,朝共擬會可以直播方式舉行,以現行的立法委員為例,其質詢過程皆公開給全國人民收看,何以共擬會不可直播?在政策上必須要為自己講的話負責,將繼續要求主管機關朝此方向改變。
    「資源預算有限」的問題是總統或更高層次長官要去處理的問題,不是一個主管機關的科長或組長要處理的。健康投資的問題是總統的問題,是行政院長或部長的問題,不會責怪到一個主管機關的組長或科長,請承辦人員不須擔心給自己過大的壓力。
    很高興智慧病人領袖學院開設病人專家平台課程,感謝每一位參與的老師,對於病人賦權與賦能感到驕傲,能與歐盟體制的EUPATI合作,更是病人參與的一項重要里程。






    結論

    過去以來,不管是「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亦或是「輔仁大學醫學院數據科學中心」,對於臺灣醫療科技評估之病友參與健康政策,皆提供相關病人參與之建言。我們研究團隊從參與醫療科技評估以來,皆不斷強調從事公共政策的人須扮演「橋樑」的角色,並致力縮小政策在推行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落差。從二代健保推行以來,「審議式民主」的理念一直存在於我們心中,在民主制度推行的過程中,專業落差帶來的政策鴻溝必然是公共政策執行者需解決的問題。我們不斷強調,病友參與高度專業的醫療議題,有其一定的難度,也因此,我們致力於創建平台,以無給職的方式分享醫療科技評估相關的基礎,目的就是希望在各種高度專業討論的醫療會議裡,落實平等及資源有效分配的理念。
    醫療科技評估制度本身就是一項系統性的工具,其發展的用意也是為了妥善有效的為有限的資源提出分配的建議。因此,資源有限的問題,醫療科技評估的從業人員,是最應該感同身受的人員,因為醫療科技評估制度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解決資源分配的問題而來,所以「資源有限」從來都不是管理上的藉口。再者,臺灣的病友參與健保決策一路,是許多病友團體努力倡議而來,促成許多政策一步步往前,並成為可能。以2024年的癌症新藥基金為例,更是病團們努力倡議希望可讓健保藥品提早納入給付,真正達到新藥可近性,並提高國家對臺灣的投資。加上,癌症希望基金會過去以來,不斷在縮小病人證據上的轉譯,讓共擬會手冊中的病人資訊可以有更清楚的病人經驗資料呈現。這些轉譯的工作,也是病團們努力不懈而來的。他們的努力促成主管機關在病人參與之路上,可以配合主管機關的要求,讓主管機關運行順利,讓更多的臺灣病人資料呈現,才能在國際的醫療科技評估會議裡,表現臺灣在病人參與之路的成就。這些過程付出的心力,並沒有像主管機關所謂的因政府資源及經費有限而怯步。倘若,政府計畫的預算可以在規劃病人參與之路上做些改變,也許效益會比現行的運作更加良善。政府做不到的事,有沒有可能讓民間來?這也是何要要促成公、私協力的原因。
    成立專責單位的目標是什麼?專業才是關鍵。不是轉嫁行政效能不佳的問題至另一個單位(委託外包單位或低度行使公權力的單位),而是為了協助在專業問題上,作為主管機關的專業領航員。我們拒絕以代為協助處理行政業務、效能或人力不足的問題作為成立一專業機構的理由。對於專責單位未來可在專業上提供何種協助,其職掌與課責必須清楚。也拒絕有讓利害關係人求助無門的狀況,平行送審制度推出一年,產業界對於遇到問題該問誰,感到求助無門。在兩個單位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過,不知道誰可作主的情況。
    不管是英國的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亦或是歐加澳其他醫療科技評估組織,對於HTA的審議過程及病人參與皆有其詳盡的流程與規責。評估(assessment)與評價(appraisal)的那條線「涇渭分明」,我們期待的專責單位,未來必須把這些價值與課責說清楚。
    臺灣的醫療科技評估病人參與之路,隨著二代健保的推行,一路走到今天,過程不易,在藥品使用的可近性上,受限資源及國家財務的因素,要讓新藥納入確實非常不容易。感謝,每一個政策執行者,願意在「改變有限」的情況下,一步步的往前邁進。投資臺灣的健康環境,仰賴每一個生存在此的臺灣人民。我們體諒主管機關的辛苦,也期許,公共政策之路上,仍有許多公私協力及合作的可能,解決問題的路徑從來都不是只有單一選項,也絕非仰賴某一單一組織。
    -----------
    後記
    每一次參與秀惠的活動,總是會聽到一個聲音「這是我們某位病友幫忙製作給大家的點心」。猶記,某一次錄完線上課程影片後,秀惠秘書長以其熱情的聲音說「燕淑老師,這邊有我們病友自己做的蛋糕跟麵包,妳要不要吃,那個誰誰誰,快點去切蛋糕給老師吃」。這些日子以來,在病友參與的這條路上,我好像也被救贖了。不管是跳日本舞的仕女們,或者是幫忙錄影準備前的梳化老師、吉祥如意的瑞如,或是全癌連那些我不知道名字的工作同仁。他們切切實實的在這條路上,一起無私的付出行動,帶我們到另一個未知的境界。他們的笑聲改變了我對病人只有一種顏色及一種聲音的看法。那些穿著日本服飾跳著日本舞的仕女們,還有無數次聽到的誰誰誰做的麵包,都讓我們瞭解到,在人生的這條道路上,做什麼都要有「溫度」。期許,在公共政策路上,我們都能做個有溫度的人。讓臺灣更好。


     
    參考資料:


    「參與醫療科技評估的基本知識-以歐洲病人治療創新學院(EUPATI)之病友參與課程為例」。https://hottea-asia.org/8660/
    從裡面走到外面-臺灣病友團體參與藥物收載給付決策之路。https://hottea-asia.org/8550/
    智慧病人領袖學院_EmpowerPatient360學習平台

    https://tipa.teaches.cc/category/all

    Tags:
    DSC, EUPATI, 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 HTA, EmpowerPatient360,PatientEngagement, PatientInvolvement, assessment, appraisal, Professional,
    Pharmaceutical Benefit and Reimbursement Scheme Joint Committee, PBRS,
    數據科學中心,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病友參與,病友決策參與, 醫療科技評估,賦能,賦權,專業,智慧病人領袖學院線上學習平台

     

    [1] 註:可參閱2016年4月舉辦之第19次「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紀錄。
    more
  • 149617_0.jpg

    「輔仁大學醫學院攜手台灣浩鼎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開創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新里程」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與台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5日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MOU),宣布建立產學合作夥伴關係,產學合作備忘錄(MOU)由輔仁大學藍易振校長代表簽署,象徵雙方從此刻起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學術研究與新藥產業發展。這份備忘錄標誌著雙方在未來的合作中,將致力於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並促進創新技術、數據科學分析及新藥的發展,為社會帶來正面且積極的影響。

    藍易振校長致詞時提到,輔仁大學醫學院與台灣浩鼎的合作可帶動學生對產業的了解,透過產學合作,學生可以接觸到最新的生技和醫療產業技術,了解業界實務與脈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為進入職場做好準備。此外,台灣浩鼎專注於新型癌症藥品的開發,而與輔仁大學醫學院及數據科學中心合作,能夠充分利用真實世界證據(Real World Evidence, RWE),為藥物開發和臨床試驗提供寶貴的數據支持。RWE技術可以通過分析患者在實際治療情境中的健康數據,評估藥物的真實效果和安全性。這種合作能夠加速癌症新藥的開發,並提供更可靠的臨床數據支持,讓學生得以參與高品質的研究,同時提升對數據科學在醫學應用的認識。

    台灣浩鼎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慧君執行長致詞表示,她本身畢業於輔仁大學第16屆生物學系,過去40年以來都在美國生活,投入生技醫藥產業長達30年,自進入醫藥生技領域至今成功開發高達10種疾病新藥並在美國上市,新藥開發成功上市也拯救了無數的病患。

    在今日簽署儀式上,她提出三個價值使命:首先,與輔仁大學合作來也是基於從學生時代以來,謹記在心的「真善美聖」校訓。「真善美聖」是輔大給她的人生啟蒙典範,也是她過去以來職涯的重要指標。她提醒學生視野要廣一點,她雖然離開臺灣在美國從事新藥開發的工作,但開發後的新藥可以拯救更多的病人,嘉惠的是全世界的人,賺的也是全世界的生意。她更提到,就像輔大藍校長一樣,同樣在高中畢業之後就離開臺灣在澳洲創業。因此,學生是有更多機會發展自己的潛能。輔大在她求學時期就給予她一個重要的典範指標。

    此外,她認為台灣浩鼎肩負著「藥物研發的使命」,致力於研發新藥,為癌症病人帶來希望。她希望以最真誠的心,最快的速度,將新藥推向全球。因此,與輔仁大學醫學院及數據科學中心的合作,對於促進合作與溝通至關重要。新藥開發需要與更多系所合作,希望借用臨床、實驗、癌症藥品研發、統計、RWE、數據科學等專業一起完成。她更提到自己在美國時是借用真實世界的數據輔助臨床數據,以獲得美國FDA藥證的批准。過去在美國將近30年的經驗,也完成B肝、C肝、癌症及心臟病等10種藥品的開發,她認為能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產業界,瞭解產業界的發展與脈動是很難得的機會。

    最後,關於「人才培育」,她認為輔仁大學擁有豐沛的人才資源,必須讓學生瞭解並非畢業之後就一定要往所謂最賺錢的產業發展。她以浩鼎招聘新人為例,提到公司曾經招募到從熱門資訊公司離職的專業人士,他們認為在賺夠錢之後,應該投入有熱情和價值的事業。以她自己來說,她並不追求金錢,而是希望將自己的所學分享給大家。因此,藉由此次產學合作的開端,讓學生明白有機會進入能夠對人類有幫助,類似研發救命藥物這樣的事業更具意義。這也是她在輔仁大學求學時,過去40年來一直謹記在心的價值。

    王慧君執行長在簽署儀式所提到的三個重要使命,每一個都與輔仁大學的「真善美聖」環環相扣。她希望透過產學合作讓學生同時瞭解「真善美聖」並不是一個口號,而是理解這四個字所帶來的意義,瞭解自己內心的價值,追求熱情,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賺錢」的目的。若找到自己的熱情,做更有意義的事,錢就會自己滾滾而來。她希望透過浩鼎這個平台,讓學生有機會至公司實習,接觸到更多不一樣的事情,開拓更寬廣的眼界。

    輔大醫學院葉炳強院長分享,從自己進輔仁大學至今18年,在擔任系主任時一直就有讓學生至產業界實習的想法,如今與浩鼎完成簽署合作等於把過去10幾年前的夢想實現。對於未來醫學院各系所及數據科學中心的學生有機會至浩鼎實習感到非常開心。他同時感謝醫學院林瑜雯副院長,同時兼任數據科學中心主任及數據科學中心蒲若芳執行長,由於倆人的協力共同促成這次的合作機會。希望,今日簽署後,輔仁大學學生可以從浩鼎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今日的產學合作簽署儀式,標誌著輔仁大學醫學院與產業合作的開端。在輔仁大學醫學院各系所教師們共同參與見證,簽署活動順利圓滿成功。我們期望這次產學合作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典範,雙方可在「真善美聖」的理念下促進更多創新與突破。
    more